主人公简介
李炜,台湾著名作家曹又方之子,清末南粤状元梁耀枢之后。十五岁赴美学成英、法语,并以优异的数学成绩为芝加哥大学所录取,后转至英语文学系,从此开始了广博的阅读与写作生涯,撰写了大量横跨文学、哲学、音乐、艺术领域的文章,被公认为“创作才子”以及“华语创作界独特的孤岛”。
文坛前辈夏志清被他的“读书之广博通达所惊奇”,著名诗人余光中也曾赞许地说:“李炜读过的西书应该十倍于我,他虽然年轻,西学之博中有精却相当惊人。”
2017年,李炜的书《孤独之间——一部另类艺术史》由上海三联出版社出版,书中他梳理了三千年的西方绘画史,这是李炜的第九部作品。先前还著有包括《碎心曲》《4444》《书中书》《反调》等涉及文学、哲学、艺术的作品。
李炜的书房
(直接用我的蹩脚中文写的)
这辈子待过最久的城市是纽约,基本上都住在一个极其俗气的neighborhood。搬不了家,是因为一直找不到一个付得起房租,又大到可以容纳我所有书的地方。
不过,真令我苦恼的倒不是自己住的地方不够酷,而是家里的地板不够结实。我住的那栋公寓是一九五〇年代盖的,用的不是钢筋水泥,而是木头和红砖。这意味着每层楼的承重量都极其有限,而我的书早已重到地板往下凹的地步。事实上,我在家里——尤其是客厅里——每走一步,周围的书都会摇晃。脚步重一点的话,还能感到地板的反弹。这自然决定了我摆书的位置和方式。简言之,所有书都必须挨着墙堆,但不能高过我的头,不然那一叠书很快就会塌下,导致其他好几叠也跟着倒下。
为了减轻地板的负担,除了一张床垫,一张书桌和两把椅子,我没有其他家具。至于照片里的四个书架,那些是很早的时候一个朋友淘汰掉的。我自己一直没买书架,因为我宁可把那些钱用来买书。再说,更多书架也放不了所有的书,只会增加地板需要承担的重量。问题是,这么一来,我就很难找到自己想看或者需要参考的书了。所以,我还是得常跑图书馆。
这些照片拍于我宣布自己不会再买书,因为害怕地板即将坍塌的时候。一名朋友帮我拍下它们用以作证。到头来,照片还没洗出来,我又买了更多的书。
值得庆幸的是,最终我的地板并没有垮掉——在最后一根稻草落地之前,我运走了所有的书,暂时放在我母亲一名朋友的仓库里。随后我自己也离开了纽约。
虽然照片里的这些书一直是我的烦恼,它们倒也替我找到了一个不结婚的好借口。多年来,每当有好管闲事的人问我怎么还不成家,我便指向这些书。你看,我会说,我家里已经有了不少书吧?够看一辈子了。但我还是不老老实实地待在家里。我仍旧喜欢逛书店,仍旧在外头盯着我没有的书看。就算没钱买我摸摸也开心。你觉得像我这么一个人,适合婚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