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长不看版:
凡尔纳的作品虽然常被粗暴归类为“儿童文学”,但事实上若要精确翻译他的小说,还是需要较强的法语功底以及对于技术性语言的熟习。
目前看来,关于凡氏的《神秘岛》,若要寻求一个翻译内容完整、精准且易得的中文版本,那么顾微微译本是一个相对不错的选择;尽管在下文比对中,顾译也存在一些误译的情况。另需注意顾微微译本在市面上有青少年简写本的,选购时还要分辨清楚。
选择版本时请先确认译者。有时候同一个出版社会出版不同译者的版本;同一个译本也会有不同出版社出版。
最后,请务必避开具有重大“中译中”嫌疑的各种【陈筱卿译本】。关于陈的《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翻译”,目前已经有法院判决认定为抄袭了于1956年初版的范希衡译文《出版界苦“中翻中”久矣——翻译家范希衡女儿为父维权5年终于讨得说法》。
凡尔纳《神秘岛》介绍
初版于1874、75年的《神秘岛》(L’Île mystérieuse)是法国作家凡尔纳作品中较出名的一部作品。国内全译本、节译本和改编本的版本数目也非常多,这也给读者寻找翻译内容相对较完全、精准的版本带来不少难处。此外,凡尔纳作品的国内诸多版本似普遍存在“中译中”的现象,这也是读者在选择版本时需要注意的一点。
本文试通过选择法文原著一个章节片段,来进行各译本间比对。当然,由于样本有限,本文结论也存在很大局限性。
法文片段的选择上,本文选取了一个具有较为典型凡氏风格的航海技术性描述段落。段落中包括了一个凡氏航海常用词(marcheur )和一个大概率为凡氏“首创”的单词(fendif)——即这个单词最早有记录出现在法语文献中,便是在此处。本文稍后会结合原文,对包括这两个词以及其他一些表达作简要解释。
通过此样本,本文试考察比较各中译在翻译凡氏《神秘岛》的技术语言上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以及翻译凡氏独有用词上的创造性。
本文将先提供节选段落的法文原文(来自《神秘岛》第二部第十章开篇,位于1875年J. HETZEL ET Cie版页301;原文文本来自wikisource.fr上该版本的扫描校对本)。对于上述原文中的两个特殊单词(marcheur和fendif),本文将作简要阐明。接下来本文将提供各中译本,以供比对。对于疑似漏译或者误译之处,本文将在各译本后结合原文附加简短评述。
凡尔纳《神秘岛》中文译本的选择
1. 联星版(1957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初版)——这也应该是国内首次较为完整地译介本书,是很多凡尔纳读者的首选
2. 杨苑 、陈伟版(2003年译林出版社初版)
3. 顾微微版(无法确认初版年份,豆瓣上能找到最早的是2005年国际文化出版公司版;另有多家出版社选用了顾译,包括人民文学出版社和商务印书馆)
4. 陈筱卿版(无法确认初版年份,豆瓣上能找到最早的是2011年北京燕山出版社版;在豆瓣条目中简单观察,不难发现,陈译似乎是各译本中,被出版社采用最多的)
5. 张竝版(天津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
6. 郑克鲁版(商务印书馆2018年版)
凡尔纳《神秘岛》中文译本比较
1875年法文原版:
Le bateau mesurerait trente-cinq pieds de quille et neuf pieds de bau, — ce qui en ferait un marcheur, si ses fonds et ses lignes d’eau étaient réussis, — et ne devrait pas tirer plus de six pieds, calant d’eau suffisant pour le maintenir contre la dérive. Il serait ponté dans toute sa longueur, percé de deux écoutilles qui donneraient accès dans deux chambres séparées par une cloison, et gréé en sloop, avec brigantine, trinquette, fortune, flèche, foc, voilure très-maniable, amenant bien en cas de grains, et très-favorable pour tenir le plus près. Enfin, sa coque serait construite à francs bords, c’est-à-dire que les bordages affleureraient au lieu de se superposer, et quant à sa membrure, on l’appliquerait à chaud après l’ajustement des bordages qui seraient montés sur faux-couples.
Quel bois serait employé à la construction de ce bateau ? L’orme ou le sapin, qui abondaient dans l’île ? On se décida pour le sapin, bois un peu « fendif », suivant l’expression des charpentiers, mais facile à travailler, et qui supporte aussi bien que l’orme l’immersion dans l’eau.
本段简要说明了神秘岛上众人建造的船只——Bonadventure号的初始设计。这艘船建成后的航行,对于小说后面情节推动有重要的作用。
下面简单说明本段中的两个词。本段中其他原文表述,将在下面各翻译评述中具体引用。
ce qui en ferait un marcheur:此处的“marcheur”,尤指航海中用于竞赛的帆船,常与bon 或mauvais搭配,以表示船是快船还是慢船。
词义参考:1873-4年Hachette初版的Littré法语词典中“marcheur”词条(卷三,页445,bnf扫描本)
值得注意的是,凡尔纳在《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中便多次用到该词。例如凡尔纳在《格》第一部第八章中,便用了“un bon marcheur”来形容该书的主要船只“邓肯号”(Duncan)航速很快(这里用方括号【】标出):
Deux cent cinquante milles peine séparent les deux groupes, distance insignifiante pour 【un aussi bon marcheur que le Duncan】.
本段中其他航海技术性词,如各类船帆(brigantine,trinquette,fortune等,均可在《格》一书中找见使用先例)。
un peu « fendif »:fendif的动词原型为fendre,主要含义为“裂开”、“分离”、“劈裂”;可以说,fendre相当于英文的split。这里的fendif由此当理解为“容易裂开”、“容易劈开”。
原文文本此处大概率是本词在法语文献中首次出现。2001年初版的Jordan Stump英译创意地将本词译为“splitty”。按:OED(牛津英语词典)首次记载出现splitty这个词的年份是1875年,和凡尔纳这里首次使用的fendif几乎一前一后。
参考:OED “splitty”: 1875 T. Seaton Man. Fret Cutting 114 If the wood should be unusually ‘splitty’, the notch can be cut little by little.
le Trésor de la langue française informatisé(《法语数字化宝库》)“fendre”
以下是各中译本,并附简短评注。
联星译本:
…航海需要一只相当大的船,于是他决心造一艘。应该用哪一种木料呢?榆树和枞树岛上都很多。他们决定用枞树,因为它砍伐起来容易,而防水的功能并不比榆树差。
(联星版存在的删节情况,根源在于其翻译底本采用了英国Kingston初版于1875年的删改版英译:…and as a boat of a certain size was necessary for this voyage, he determined to build one. What wood should he employ? Elm or fir, both of which abounded in the island? They decided for the fir, as being easy to work, but which stands water as well as the elm. 另: 联星版的“砍伐起来容易”,即便根据英译,也当译为“加工容易”。)
杨、陈译本:
船的龙骨长度为三十五英尺,横梁九英尺,【1】如果水下深度足以稳住船身,使它不会漂移,那么吃水可能不会超过六英尺。全船装上甲板,用隔板隔成两个船舱,有两个船口可出入,配备为单桅帆船,还配有后桅帆、船艏三角帆、前桅帆、顶桅、三角帆。这些帆都极易操纵,在遇到短暂暴风雨时也好驾驶,并且容易靠岸【2】。船壳将建成干舷【3】,也就是说船壳板是露出来的【3】,至于肋骨,等装在下肋骨的船壳【4】板装配好后,再以加热的方法贴上。
应该用什么木料造这艘船呢?岛上榆树和冷杉都很多。大家决定用冷杉,用木匠的话来说,这种木料虽然“纹理很粗”【5】,但容易加工,耐水性也和榆树一样好。
1. 没有译出ce qui en ferait un marcheur
2. “并且容易靠岸”似为误译,对应原文为“et très-favorable pour tenir le plus près”,当译为“并且很好紧风航行(指帆船以小角度迎着风航行)”
3. “船壳将建成干舷,也就是说船壳板是露出来的”无法读通,也不合原文“sa coque serait construite à francs bords, c’est-à-dire que les bordages affleureraient au lieu de se superposer.” 此句当释为“船壳的建造将按平接式,也就是说船壳板间是贴平而非重叠的”。此处平接式(à francs bords)当和搭接式(bordages à clin)相对。
4. “至于肋骨,等装在下肋骨的船壳板装配好后,再以加热的方法贴上。” “下肋骨”当为“faux-couples”的漏译,当译为“临时船下肋骨”。
5. 这种木料虽然“纹理很粗”:漏译了un peu“有点儿”。“纹理很粗”,这个翻译很独特,也成为了下文证明陈筱卿译本抄袭的“防伪标记”之一。
顾微微译本:
船的龙骨长三十五英尺,横梁长九英尺,这将使它行驶顺利【1】,如果船底和吃水线都很成功的话。而吃水不应超过六英尺,这个吃水线足以使它保持平衡,不至于失控。甲板将按船的长度铺设,上面开两个舱口,以便进入两个用板壁隔开的房间,并给船配备帆缆索具,使其成为单桅帆船,配备的有后桅帆、三角帆、前桅帆、顶桅、后桅支索帆。这样便非常好操纵,遇暴风雨易于下帆,并利于逆风航行【2】。最后,船体将建有真正的船缘【2】,即船壳板是齐平的,而不是重叠的。至于船的肋骨,在装配船壳时便可及时贴合上,而船壳将装在最下面的肋骨【3】上。
用什么样的树木来造这条船呢?是用榆木还是冷杉木?反正这两种树木岛上都很多。大家决定用冷杉木,用木匠的话来说,这种木头有点“劈”【4】,但易于加工,而且和榆木一样容易浸入水中【5】。
1. ce qui en ferait un marcheur意译为“这将使它行驶顺利”,不能算误译。
2. 杨陈译本的几个误译,这里都译到、译对了。除了“船体将建有真正的船缘”应当译为上面提到的“平接式”(顾译的下句也是正确的)以及没有译出“加热贴合”的“加热”;也可以明显看出顾译在试图字字落实原文。
3. “最下面的肋骨”:未译出原文“faux-couples”的“临时”之意。
4. “fendif”此处译为“劈”,动词化用形容词,很不错。
5. “而且和榆木一样容易浸入水中”,据原文“et qui supporte aussi bien que l’orme l’immersion dans l’eau”当为“和榆木一样耐水浸”。
陈筱卿的“翻译”:
船龙骨三十五英尺,横梁九英尺,吃水深不超过六英尺。船上装上甲板,用隔板隔出一间间船舱,做两个出入口。这是一条单桅帆船,备有后桅帆、前桅帆、顶帆、三角帆。这些帆操作便易。船易于驾驶,容易靠岸。船壳制成干舷,即船壳板外露,而肋骨则是在下肋骨的船壳装配完毕之后再加热贴上。岛上榆树、冷杉甚多。大家决定选用冷杉造船。按木工的说法,冷杉木虽“纹理较粗”,但易于加工,耐水性与榆木一样。
陈译和2003年译林杨、陈译本多处雷同,甚至漏译和误译得也超出巧合地一致。此处不再赘述。
张竝译本:
船的龙骨长35英尺,横梁宽9英尺,如果船底和吃水线做好的话,就会是一艘快船,若想吃足够的水深,稳住船体不致漂走,则吃水线就应超过6英尺【1】。整个船身都要铺上甲板,上凿两个舱口,可进入两间由隔板分开的舱房,再配上帆缆索具,如后桅帆、前桅支索帆、前桅帆、上桅、三角帆,帆面要易操控,下雹子时能顺利降下【3】,而且要能完全降到底。最后,船壳要造成流线型【3】,也就是说壳板必须相平,不得交叠安装,至于船的肋骨,则需等壳板调整好后,再加热安装上去,然后,再将壳板安装到肋骨上【4】。
造这艘船要用什么木材呢?岛上遍布的榆木或松木【5】是否可行?他们决定选用松木,照木工的说法,这种木材“抗性好”【6】,但易于加工,防潮性【7】和榆木一样好。
1. “则吃水线就应超过6英尺”同原文含义完全相反。et ne devrait pas tirer plus de six pieds
2. “下雹子时能顺利降下,而且要能完全降到底”:” en cas de grains”当解为“(海上的)狂风大作时”,或伴有雨雪冰雹,重点在于风大。这里完全没译出。“抢风航行”(tenir le plus près)也没有译对。
3. “船壳要造成流线型”:将原文à francs bords译作“流线型”,似不确切。
4. 至于船的肋骨,则需等壳板调整好后,再加热安装上去,然后,再将壳板安装到肋骨上:没有译对原文“faux-couples”的“船下部肋骨”和和“临时”这两个意思。
5. “松木”:le sapin当译成“杉”为佳。
6. “抗性好”:似同原文fendif无关。
7. “防潮性和榆木一样好”:据原文“et qui supporte aussi bien que l’orme l’immersion dans l’eau”当为“和榆木一样耐水浸”。
郑克鲁译本:
由于这次渡海需要一只相当大的船,所以必须建造这只船 。造这只船会用什么样的木料呢?用岛上的榆树或者杉树?大家决定用杉树,按木匠的说法,这种木头“容易劈开”,并且加工容易,和榆木一样有很好的防水能力。
郑译在这里直接完全省略了原文的技术性细节,bois un peu « fendif »,也漏译了“有点儿”。
谢谢你,热心而认真的评判者,你应该不是硕士就是博士,甚至是教授。你指出的误译处,我将在神秘岛再版时予以纠正。要说明一下,陈筱卿老师是我大学二年级时的授课老师,他有时会在课上给我们读他译的新闻稿,我们听了都为之惊叹,因为在当时的我们看来,他水平太高了。我也看过他译的《昆虫记》,同样译得很棒。按他的水平,他完全无需抄袭他人。这只能说是金钱使他迷失了自我。另外还要说明的是,我的确译过全本和简本。所谓简本,并不是译,也不是编,而只是在全译本的基础上删去一半,15万字左右。并无任何改动。是针对低年级的。常有人提这个问题,我在这里说明一下,当时专门成立了一个编委会来张罗这件事。编委会的成员基本都是法语界的名人。想读原汁原味的,还是看全本为好,只是为了了解一下故事,那就看简本好了。人文社从未出过简本,他们不屑于出,商务印书馆既出过全本也出过简本。也有的出版社明明出的是简本,却标明是全本,这就可能误导读者了。所以,读者有时需要认真识别,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简本比较薄,全本比较厚,毕竟有一半只差。
一半只差应为一半之差。